“南方之强”强节水,看看厦门大学怎样做!

2020-11-16


陈嘉庚先生在筹办厦门大学之时就强调,要把厦门大学办成“南方之强”。近年来,厦门大学重投入,严管理,抓细节,在强教学的同时强节水,节水工作卓有成效,经验值得借鉴。

厦门大学是国家211工程”和“985工程”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。2017年入选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。学校现有厦门思明、翔安、漳州3个校区,校园面积9000多亩,在校学生及教职工共4.8万人。

厦门大学用水主要集中在学生生活用水(含学生餐厅和学生公寓)、教职工宿舍生活用水、教学实验用水、行政办公楼用水、公共用水以及绿化用水等。近年来,厦门大学秉承绿色校园建设理念,投入超过4000万元节水改造资金,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和节水措施,大大降低水资源消耗量,取得良好的节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思明校区年用水量由421.32万吨的历史高峰逐年下降,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、科研工作不断增多的情况下,将年用水量稳定在290万吨左右。

学校原有的地下供水管网规划不统一、分布不合理,旧管均为铸铁管,老化严重,出现渗漏现象,水资源漏失率约22%。针对此情况,厦门大学成立节能工作领导小组,负责指导全校节水节电工作,定期召开会议,研究部署节能工作。各学院、各单位成立节能减排工作小组,明确职责分工,加大设施投入,资金全面落实到位。

厦门大学首先对全校地下供水旧管网进行改造。筹集1600万元资金(含中央国债和学校自筹资金),对全校地下供水旧管网及相关的设备设施进行彻底更新改造,包括水泵房变频加压、二次供水蓄水池内壁加贴瓷砖、更新地下供水主干管2万余米、教职工住宅楼水表出户及旧进水管改造等。

建设校园能耗监控中心,为学校节水行动提供数据支持。2011年—2016年,学校筹集1100万元,完成校园能耗监控系统建设。能耗监控系统包含远传智能水表282台,覆盖校园90%的教学楼及学生宿舍,实现了对建筑水耗实时监测。

引入最新管网测漏系统,采集和分析管道的振动信号,识别漏水情况并发出警报。目前,全校主干管网已铺设289套测漏检测仪,探漏数据实时上传监控中心,实现系统自动报警,降低漏损率,同时也减少消防水压不足及长期漏水导致的灾害隐患。该项目已帮助学校找出40个漏水点,节水率11.1%,节约资金超100万元。

厦门大学投入近100万元对学生宿舍及公共卫生间的供水设备进行节水改造。彻底淘汰原有高耗水器具,更换为节水型器具;在学生宿舍浴室安装计量收费系统,运用经济手段,改变无偿使用带来的浪费现象。

过去,厦门大学污水除了部分通过化工厂旁的市政污水泵站排放外,大部分污水仍流入西大门排洪沟后再排入大海,造成海滨污染。为达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,2009年和2015年,学校先后投资共2200多万元,在王清明游泳馆西侧和曾厝垵学生公寓的绿化地内建设污水处理站。处理站采用地埋式设计,地面可做绿地或停车场等,大大降低处理站噪音及气味等对环境的影响。

根据厦门大学污水量计算,2座污水站设计处理规模分别为3000吨每日和1800吨每日。再生水通过变频加压泵组加压送入校内中水管网,全部回用于校区绿化养护、道路公厕冲洗、芙蓉湖等景观湖补水。污水处理站建成后,将实现污水零排放的目的,每年可节约自来水40多万吨,极大改善学校排水条件及周边环境,提升学校景观水及绿化品质,创造更为可观的经济、社会、环境效益。

为响应厦门节水型城市建设的要求,厦门大学积极开展水平衡测试。及时发现修复地下管漏点,减少水源流失。厦门大学结合测试结果和工作实际,制定节水工作方案,每年可节约10万吨自来水。

为规范学校水电收费管理,合理分担学校与各单位水电费用,改变水电资源无偿使用、浪费严重的状况,本着“体现成本效益、资源有偿使用”的原则,学校出台《厦门大学水电有偿使用管理办法》等制度,对各学院、研究院、直属单位用水用电实行全面装表计量管理,按实收费,采用水费收支分开的办法,彻底改变无偿用水的状况。

厦门大学落实育人责任,资源节约宣传到位。一是加强宣传引导。针对学校的育人责任,对学生增强节约意识教育,树立良好的节约思想,营造节约资源的良好氛围。二是加强日常巡视。除专职人员日常巡查以外,充分利用勤工助学制度,邀请学生参与节水工作。

厦门大学节水卓有成效,所取得的经验具有借鉴意义。

领导重视是节水工作的保证。学校领导把建设生态文明型、资源节约型校园纳入学校“十一五”规划建设,明确要求后勤服务要标准化、管理要精细化、节能要常态化,对后勤节水工作采用目标责任管理。学校每年既有节能规划,又有实施步骤,而且有经费保证,从而保证了学校节水工作的有效开展。

制度保证是节水工作的基础。学校的节水工作必须搞好管理制度建设。只有建立相应项目责任制、统计审计制、目标管理制、绩效考核制等制度,才能确保节水工作落到实处,使节水目标有实现的制度基础。

全员参与是节水工作的保障。师生员工是学校水消费的主体,只有他们自觉参与到节水工作中,从我做起、从身边做起、从小事做起,牢固树立节约意识,共同营造节能氛围,学校的节水工作才能有真正的实施主体,才能有效地落到实处。

技术控制是节水的关键。积极采用节水新技术,对校园供水设施设备进行更新改造,淘汰浪费严重的用水设备设施,对所有用户实行水计量管理和额度管理。不断采用新的技术和措施,才能真正地实现科学有效的节水目标。

绩效挂钩是节水的动力。传统的水电管理模式,师生使用多少水量一般不与个人利益挂钩,特别是公共部分的水使用更是如此。学校通过对学生的用水进行额度管理,并对节约实行奖励,不仅有效地控制了浪费,还增强了学生主动节约的动力和效果。对老师则采取多用多付费、少用少付费的办法;对水管理者实施目标控制,按节约与超支比例进行奖惩的办法。绩效挂钩有利地调动了全校师生员工的节水积极性。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

在线咨询
联系电话

400-9690-967